她遇到不少这种情况,“这就使家长陷入两难,有些受害者是留守儿童、困难家庭,这笔钱对孩子生活会有所帮助,但拿了钱家长就要出具谅解书,但这种伤害没法谅解,孩子和家庭的尊严怎么办?家长因此又不情愿。如果法律明确精神损害赔偿,家长就不用迈这道坎。”
还有不少人自愿肩负“亲善大使”的角色。比如,香港女性会向内地亲友解释“自由行”对香港社会带来的负担、“水货客”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。而内地男性也会跟香港的亲友分享内地的最新情况,澄清某些刻板印象或误解,让港人明白内地近年在城市规划、市政卫生等各方面已大有进步,人民素质亦提升了不少。
《司法解释将"英烈保护"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》居民王女士称,有次她带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坐电梯,儿子正好看到那则广告,还特意指着上面的“性福”两字说“老师教的是幸福,这有错别字”,她十分尴尬,赶紧转移话题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