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经济数据造假的原因和动力,很难简单归因,但根本上讲,仍是过去“官出数字、数字出官”畸形考核机制下的产物。
事情的起因是,前段时间,中央纪委和河北省纪委通过走访调研、专项检查和巡视巡察,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:张家口市委、市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视不够,对基层存在的虚报冒领、截留克扣、强制收费、违规分配、优亲厚友等问题,调查研究不深入,解决问题不得力。蔚县长达一年没有召开过领导小组会议,对上级纪委交办的378件问题线索,只查结66件。康保县全县都存在截留挪用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私设“小金库”问题,县纪委却长期压案不办、接受被审查人财物和宴请……
《申请明年北京小客车指标没必要扎堆 申报期有67天》这些都在直接弱化有些地方经济数据方面造假的动力。接下来,建立和完善与“高质量发展”相配套的地方官员考核制度,也很重要——如果说,优化官员考核制度、深化预算制度改革,是从正面减少官员造假现象,那加强经济统计和审计监督,严肃落实相关问责制度,则是必要的反面激励建设。




